DB3301∕T 0298-2024 机关事务管理 会议服务规范(杭州市)
ID: |
49B34556724A40AEACB4FFB211F102C3 |
文件大小(MB): |
0.48 |
页数: |
21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3.080.99,CCS A 16 3301,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DB3301/T 0298—2024,代替DB3301/T 0298—2019,机关事务管理会议服务规范,2024-08-30 发布2024-09-30 实施,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301/T 0298—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原则1,5 管理要求1,6 服务要求3,7 安全与应急管理4,8 评价与改进.5,附录A(规范性) 会议服务机构资质及管理要求..6,附录B(资料性) 会议服务人员的行为礼仪7,附录C(规范性) 设施设备和用品管理.8,附录D(规范性) 会议服务流程图..9,附录E(资料性) 会议检查登记表.10,附录F(规范性) 会场布置及环境要求11,附录G(资料性) 会议设施设备检查登记表..14,附录H(资料性) 服务满意率评价.15,DB3301/T 0298—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301/T 0298—2019《机关事务管理会议服务规范》,与DB3301/T 0298—201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更改了“基本原则”(见第4 章,2019 年版的第4 章);,b) 增加了“数字化”“保密”(见5.4、5.5);,c) 增加了会议工作检查的要求(见6.1,2019 年版的6.1);,d) 更改了应急处理的要求(见7.2,2019 年版的7.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杭州市行政大楼服务保障中心、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杭,州标准化国际交流中心)、杭州市标准化学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继明、赖立新、林信瓦、马国锋、马东伟、汤渊妍、端晓胜、凌云、郭旭瑛、,张胜权、吴振华、陈璐、汪建淳、林雯雯、张晶、周莎、周佳、李诗齐、李萍,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9年首次发布为DB3301/T 0298—2019;,——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301/T 0298—2024,1,机关事务管理会议服务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机关事务管理会议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要求、服务要求、安全与应急管理、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机关会议服务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 2520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T 30520 会议分类和术语,DB3301/T 0299 机关事务管理物业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305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会议服务conference service,在服务范围内,利用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资源,提供贯穿会前、会中、会后,保证会议顺,利有序开展的配套服务,3.2,会议服务人员conference service staff,在提供会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员,包括会务服务专职人员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人员,4 基本原则,4.1 提倡节俭办会理念,控制会议规模,务实节约、低碳环保,4.2 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关注参会人员需求,落实服务细节,4.3 在立足会议顺畅运行的基础上,为参会人员提供在环境卫生、接送引导、物品配置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提升参会人员的满意度,4.4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会议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会议服务效率和质量,5 管理要求,5.1 服务机构,DB3301/T 0298—2024,2,5.1.1 可根据需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选择会议服务机构承担全部或部分会议相关服务,会议,服务机构资质及管理要求按附录A 执行,5.1.2 应根据会议分类和场地建立规章制度并形成管理文件,包括但不限于:,a) 场地管理办法;,b) 人员配备要求;,c) 岗位职责;,d) 工作规程;,e) 应急管理规定;,f) 保密管理制度,5.2 人员,5.2.1 应配备会议服务管理人员,负责工作对接、会议监管和设备管理,5.2.2 应根据会议管理和服务岗位的需要配置相应的专职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外在形象、沟通应变能力等满足岗位需求,5.2.3 应对会议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服务理念和组织文化;,b) 会议服务和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训练;,c) 会议服务的保密管理制度;,d) 会议服务人员的行为礼仪;,e) 常见会议突发事件的应对;,f) 会议室及相关设施设备情况,5.2.4 每年至少开展1 次培训,可采用专家授课、定期演练、考试等多种形式,5.2.5 会议服务人员着装规范、标识鲜明、用语礼貌,熟悉会议礼仪和礼宾常识,行为礼仪见附录B,注:外事会议的服务人员应熟悉基本的外事礼仪,5.2.6 应对会议服务人员定期开展评价考核,持续改进服务质量,5.3 设施设备与用品,5.3.1 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a) 扩音系统;,b) 视频系统;,c) 线缆,5……
……